雪卡毒魚類中毒是全球常見的一種海產中毒,是由於進食了含雪卡毒素(Ciguatoxins)的魚類所造成。目前,有400多種魚類可能蓄積雪卡毒素,當中包括東星斑、老虎斑、蘇眉、紅鰽等為人熟悉的珊瑚魚。每年的3至4月份是海魚生殖季節,魚類增加進食,體內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由於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建議市民向有信譽的店舖購買珊瑚魚,謹慎進食,提防病從口入。
為什麼毒素會累積在體型較大的魚體內?
雪卡毒素來自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長的「雙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該毒素可隨食物鏈級數遞增而積累。毒素能經由草食性小魚吃了有毒的海藻,大魚再吃草食性小魚而積聚於魚體內,因此魚體越大的海魚所含的毒素就越高。
市民可否從外觀上分辨含有毒素的魚類?
雪卡毒素多積聚於魚的頭部、魚皮、內臟及生殖器官,但對魚體本身無害,不會引致任何病徵;換言之,市民無法由外觀、氣味或肉質來判斷魚類是否含有該毒素。
雪卡毒素是否可經烹煮過程消除?
雪卡毒素非常耐熱,不能經高溫烹煮而消除。而冷凍、乾燥或人體胃酸亦不能將其破壞。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般在進食後1至6小時內,會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中毒症狀,如嘔吐、腹瀉、冷熱感覺顛倒、口部及四肢麻痺、肌肉及關節疼痛、低血壓等。中毒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休克及死亡。另外,曾中雪卡毒的人士則要加倍留意,因其會對毒素尤其敏感,即使攝入少量毒素也可產生中毒反應。
給巿民的小貼士
1. 精明選購:
l 向可靠有信譽的店舖購買珊瑚魚;
l 切勿選購來歷不明的珊瑚魚。
2. 謹慎進食:
l 避免一次過大量進食珊瑚魚;
l 宜選擇三公斤以下的珊瑚魚,因為小魚比大魚的毒素含量低;
l 避免進食珊瑚魚的頭、皮、內臟、生殖部分及卵等含毒素較多的部位;
l 進食珊瑚魚時應避免同時飲酒、進食果仁或豆類食物,以防加劇中毒的症狀;
l 進食後如有任何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