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澳門市民都會趁著暑假期間,一家大細出外旅遊。出門在外,就應更加注意食品衛生安全。若不小心進食不潔或不熟的食物,就可能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為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市民在外遊時應注意個人、食物和環境衛生。
個人衛生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打噴嚏及接觸其他污穢物後,都應徹底清潔雙手;
3. 開水喉洗濯雙手,並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後,最少用20秒時間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期間不應沖水。洗擦後才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並擦乾。
食物和環境衛生
1. 只飲用經煮沸的水或瓶裝水、罐裝或樽裝飲品,及經消毒的奶類製品;飲用前,應仔細檢查開封口是否密封完整、包裝無破損及在食用期限之內;
2. 不應光顧街邊的無牌熟食攤販;
3. 外出用餐時,須留意店舖的衛生條件。應選擇到環境潔淨的食肆或餐廳用膳;
4. 進食前,須確保食物已經徹底煮熟,並宜立即進食;不應食用保存於室温條件下的熟食;
5. 由於生冷的食物在進食前不需經加熱處理,因此要特別留意這類食物的貯存條件及温度,如雪糕、沙律、魚生、已切開的水果等;
6. 水果應徹底清洗及去皮方可進食。
最後一提,市民若到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或國家旅遊時,尤應特別注意食物衛生,例如可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品或預先處理的果汁。無論如何,倘若對食物的衛生狀況有懷疑,就不應食用。若進食任何食品後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應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