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禁用物質

24/05/2022

本澳食品中的禁用物質

 

食品中禁用物質是指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人為添加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任何非食用物質。近年國際上發生的重大食安事件,大部分由人為添加此種非食用物質,又或在養殖過程中使用違禁藥物等所引致。由於此類非食用物質對健康危害性大,對人體健康及安全存在隱患,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可造成嚴重的影響。

 

為什麼這些物質禁用在食品中?

 

1. 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

 

是一種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既是工業染料,也是殺菌劑,具治理魚類疾病的作用。在養殖期間使用,孔雀石綠會被魚體組織吸收,產生代謝物,並會長時間殘留體內。然而,孔雀石綠具潛在的致癌風險及可能導致發育危害。

 

2. 硝基呋喃類(Nitrofuran

 

是一類有抗菌性的化學物質,曾廣泛應用於畜禽及水產養殖業,具有殺滅真菌和原蟲等病原體的作用。目前,有證據顯示硝基呋喃類可能令動物患癌,同時,也可導致血液系統病變、眼部及肝腎損害等。

 

延伸閱讀:什麼是硝基呋喃類(Nitrofuran)?

 

3.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是一類人造雌激素,曾使用於家禽業養殖,添加在動物飼料內可促進動物快速生長,但通常在動物性食品的內臟或肌肉內殘留,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列為令人類患癌的物質(第1類致癌物)。

 

4.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

 

是一類廣泛性的抗生素,由於價格便宜,曾被大量用於肉類動物及水產類的傳染性疾病。研究顯示,長期攝取會導致人體對一些細菌產生耐藥性,並對造血系統有嚴重不良反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5. 三聚氰胺(Melamine

 

是一類工業用化學品,加入奶類食品可產生蛋白質含量增加的假象。研究顯示,動物攝入過量三聚氰胺會出現泌尿系統結石。

 

6. 蘇丹紅(Sudan dyes

 

是一組工業用染色料,加入食品可使其增加和保持食品的色澤,曾發現非法加入家禽飼料,令蛋黃顏色更為艶紅。研究顯示長期攝入可能令動物患癌和影響基因。

 

7. 硼砂或硼酸(Borax or Boric Acid

 

是含硼的化合物,添加在食物中可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亦可令食品更具彈性和鬆脆,曾發現於粽子、蝦餃等中式食品中。研究顯示短期攝入過量硼酸,身體會出現嘔吐、腹瀉等徵狀,嚴重會損害胃部、腸道、肝臟和腎臟。

 

有什麼法律法規及通報機制保障供澳食品的安全?

 

根據《食品安全法》以及第3/2016號行政法規修改的第6/2014號行政法規《食品中禁用物質清單》規定,孔雀石綠、硝基呋喃類、己烯雌酚、氯黴素、三聚氰胺、蘇丹紅及硼砂或硼酸均屬食品中的禁用物質,所有本澳製作、供應或出售的食品均不得驗出,如涉及任何違規行為,將依法懲處。

 

市政署持續於入口及市售層面對本澳食品安全進行監察,按現有法規及入口制度,鮮活食品在進口本澳時必須接受強制檢驗檢疫方能進入本澳市場,檢測項目包括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呋喃類等禁用物質,如在入口檢測層面發現問題個案,市政署會即時透過合作協調機制,向來源地相關部門進行通報,並暫緩涉事食品輸澳,直到風險解除為止。市售層面,市政署一直透過恆常食品檢測、專項食品調查或食品事故監察系統監察市售食品的安全,並持續對肉類及加工肉製品進行獸藥殘留和食品添加劑等檢測,一旦發現某食品存有食安風險時,會採取即時行動,維護本澳的食品安全。

 

市政署提醒消費者,應保持多元及均衡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量進食單一食品,以減低風險。

 

025/DIR/DSA/2019

更新於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