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非洲豬瘟

01/01/2019

近期內地多次傳出發生非洲豬瘟事件,遼寧、河南、江蘇、浙江等多個省份豬隻相繼遭受感染,並出現大量生豬病死或被撲殺。該病例源於2007年在非洲各國發生,及後傳至歐洲,最近在俄羅斯、東歐和內地持續流行。目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列非洲豬瘟為應通報疾病,由於暫仍未有疫苗可預防豬隻受感染,因此,為防止疫情擴散,多個國家或地區對受感染的養殖場均採取撲殺、無害化處理以及消毒等措施。

 

什麼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豬及野豬的急性、惡性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能受到感染,當中,急性感染發病率及死亡率高達100%。然而,非洲豬瘟病毒抗酸鹼能力強,且其存活時間較長(糞便可存活11天;沒有清洗乾淨的豬舍可存活1個月;冷藏肉可存活100天、冷凍肉可存活1000天);但其病毒並不耐熱且容易遭受破壞,可用55℃溫度持續加熱30分鐘或60℃連續加熱10分鐘即可將其破壞。非洲豬瘟的傳播途經可經由廚餘、直接接觸病豬或污染物(如分泌物,排泄物)、被帶毒的節肢動物(蜱,俗稱壁蝨)叮咬、車輛及人員夾帶等途徑傳播。發病豬隻的病徵為發高熱、皮膚會呈現紫斑點及全身內臟出血等。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非洲豬瘟並不是人畜共患病,並只在野豬和家豬中成為唯一自然宿主,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且不傳染人類。從目前研究顯示,屬於典型的豬感染的病毒,現階段也不太可能出現因基因變異而傳染人的情況,對人體健康和食品安全並不構成威脅。

 

現行有什麼法律法規及通報機制保障鮮活食品的食用安全?

  • 根據本澳鮮活食品入口法規及制度,進口本澳時必須申報及接受強制性檢驗檢疫,並提交由來源地官方發出之衛生證明文件以及相關衛生檢疫資料供審核。如在入口檢測層面發現問題個案,市政署會即時透過合作協調機制,作出通報及暫緩處理其入口檢驗檢疫申請,直到風險解除為止。
  • 為確保本澳活豬穩定供應及食用安全,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已制定供澳活豬的防控措施。而市政署會持續關注內地非洲豬瘟疫情的發展,並與內地相關部門繼續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聯繫,做好防疫把關的工作。

現在仍可安心食用豬肉嗎?

由於非洲豬瘟並不傳染人類,加上其病毒不耐熱且容易破壞。因此,市民必須將豬肉徹底煮熟以確保病毒經高溫殺死,並切勿向無牌小販購買來歷不明的豬肉,或私自攜帶肉類入境。處理生豬肉後要徹底洗手,生的豬肉和其他即食食品要分開處理和擺放。倘若手上有傷口,就必須用防水的膠布保護傷口,才能處理生的豬肉。此外,作為業界,亦有責任確保出售的豬肉適宜供人食用,並符合本澳的法律法規;向來源可靠的供應商購入貨源;留意本澳政府公佈及相關事態發展,需要時作出相應的配合。

 

011/DIR/DSA/2018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