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到底是什麼?

03/04/2019

  獸藥殘留是影響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隨着生活水平提高,為滿足對動物源性食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飼養場普遍使用獸藥防治禽畜疾病,然而,不當使用獸藥可能產生耐藥性等各種問題,為確保農產品的品質安全,國際間制定了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限量標準,規範養殖業科學合理地使用獸藥,防止獸藥殘留超出標準要求,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政府早於20135月已發布第13/2013號行政法規《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量》以規管食用動物的食用部份所殘留任何藥物的最高殘留限量1。食用動物包括牛、豬、雞、羊、馬、家禽、魚、蝦等,當中10個藥物種類,共18種獸藥。

 

為什麼要使用獸藥?

  密集圈飼能集中管理禽畜,餵飼及排泄物的處理都更高效,但高密度的飼養無可避免加快傳染病在禽畜中的傳播,也會影響禽畜的生長情況。動物與人類一樣會生病及需要妥善的治療,為了治療、預防、診斷食用動物疾病,而使用的藥物。

 

什麼是食品中的獸藥殘留?

  是指對食用動物給藥後,動物的食用部位所殘留的任何藥物或相關物質,雖然獸藥在動物體內會隨著時間而分解為其他物質,但仍會留下殘留物,這些殘留物可以是獸藥本身或分解後的物質不同獸藥的殘餘量或性質,分解時間都會有所差異。長期進食過量獸藥殘留的食品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輕者出現過敏頭痛徵狀,慢性中毒則會引致肝臟、腎臟、神經系統損害。

 

是否應完全禁止獸藥使用在食用動物上?

  法規中獸藥包含抗生素、抗菌劑、驅蟲藥及β2-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俗稱“瘦肉精”)。為穩定食用動物的數量及質量,促進禽畜的健康生長,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禽畜產品質量等,適當、適量、以及正確使用獸藥確實會帶來正面影響。

 

本澳對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量的規範情況

  為加強監控獸藥殘留,保障動物源性食品的衛生安全,第13/2013號行政法規《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量》中明確規定各獸藥在動物中的食用部位可接受的最高濃度,所有鮮活食品在進口本澳前須經檢驗檢疫,活豬牛則須由合資格供澳的飼養場才准予入口,而檢疫程序包括進口檢疫、屠前檢查、宰後檢查及樣本抽檢宰後獸醫會對胴體及內臟進行感官檢查,倘發現有病理變化的屠體或內臟,即時銷毀;另外亦抽檢動物尿液、胴體及臟器作獸藥殘餘測試,以確保食用動物符合標準,可供市民安心進食。

 

市民應如何減低攝入獸藥的風險呢?

  雖然食品中的獸藥殘留並不能從外觀分辨,但亦不需過分擔憂。市民可按照以下飲食建議,預防及減少攝入食品中的獸藥殘留。

  • 內地專供澳的養殖場受到內地政府嚴格監管及檢驗檢疫,養殖場均需遵守休藥期,不使用供人類的抗菌藥/抗生素,控制藥物施放量等,以降低食品中獸藥殘留的風險。因此,市民向本澳信譽良好的店舖購買,而業界須拒絕銷售來歷不明的食品;
  • 進食多元化食品,均衡飲食,避免長期進食動物內臟或單一食品,可降低攝入過量單一污染物對健康造成危害。

註:

1) “最高殘留限量”是指存在於食品內或其表面的獸藥殘留的法定最高濃度,該濃度以mg/kg、μg/kgmg/L或μg/L表示。

 

024/DIR/DS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