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內地媒體傳出消費者在蝦隻內發現不明的膠狀物,聲稱以此增加蝦隻重量及保持更好賣相,為了獲取更高利潤。內地監管部門已就有關事件進行調查,目前尚未有確實證據顯示市場上出現「注膠蝦危機」,然而有關事件已引起社會關注。
如「注膠蝦」屬實,其危害:
「注膠蝦」是指懷疑被注入不明膠狀物質於蝦頭或蝦殼內,充當蝦殼內的填充物,以保持蝦隻的完整性,亦增加蝦隻重量。
由於蝦隻或已受到不明膠狀物的污染,食品質量受到影響,一旦食用,可能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危害。
政府如何防止懷疑問題「注膠蝦」流入本澳?
在持續的監察及評估當中未見風險威脅的提升,市政署正實施以下措施以控制水產品的食用安全:
-
在入口層面,加強水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防止問題水產品流入本澳;
-
透過信息通報機制,與內地部門持續緊密聯繫,以便第一時間作出及時跟進,確保供澳食品的安全;
-
在本澳流通層面,展開本澳市面及街市的調查工作;
-
主動向業界和市民教導宣傳,做好預防工作。
給業界的建議
-
確保貨源可靠,向信譽良好的供應商取貨;
-
任何水產品都必須通過市政署檢驗檢疫方可在本澳出售及供應;
-
遵守法規指引,合法經營;
-
若發現售賣的蝦隻存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售問題食品,並主動向市政署作出通報。
給市民的建議
-
到持牌及衛生狀況良好的店舖或街市攤位選購蝦隻,不應光顧來歷不明的商販;
-
選購時,應留意蝦身的顏色,切勿購買頭部或身軀過分膨脹的蝦隻;
-
如果蝦隻出現異味、顏色異常等情況,均不宜購買或食用;
-
做個精明消費者,一旦對產品的安全性存疑,就不應購買及食用。
015/DIR/DS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