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瓷餐具安全知多點

06/08/2019

  仿瓷餐具,又名「密胺餐具」或「美耐皿」,是以A5A8等級的密胺樹脂為原料加工製成外觀與瓷相似的餐具,其質地較堅實、不易碎、耐腐蝕、輕便保温、無味無毒、可塑性高,能製成不同顏色及形狀的餐具和廚具,包括:筷子、碟、碗、杯、湯勺等,且價錢便宜,廣受大眾歡迎。

 

  製造仿瓷餐具的物料眾多,當中以三聚氰胺及甲醛為主要的塑膠聚合物料,在遇上高温或其他特定的情況下,這兩種化學物質有機會由餐具中釋放出來,可能與食物混合,長期食用可對健康造成潛在性患病風險,所以該仿瓷餐具其安全性備受關注。

 

  根據歐盟和美國對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餐具的安全性科學評估結果顯示,温度及酸類可加速餐具中三聚氰胺及甲醛的遷移能力。當餐具用火或微波爐直接加熱超過70C,浸於3%醋酸或同等酸價物質時,其材料便可溶解並轉移至食物中,而部分甲醛可排放至大氣中,所以一般不會用這種材料來製造烹煮工具,如:熱水壺、鍋具等,以免有害物質由食品及呼吸道進入體內,長遠影響健康。

 

雖然食物接觸材料可具遷移性,但影響健康的程度必須具合理的科學實證而判斷,如:化學物質的穩定性、釋放量及已識別危害性等因素。就仿瓷餐具而言,塑料大致上在室温下處於穩定狀態,不會釋放化學物質。但隨着温度上升及時間增加,塑料物質會在沸騰中分解並轉移至已接觸的食物上。除非餐具明顯變形和溶解,否則肉眼及嗅覺不能察覺化學物質經已釋出。因此,許多國家對食品接觸材料會按照風險評估結果對餐具或廚具訂立質量標準,以規範器具的品質來監管和控制具潛在危害性物質的釋放量。

 

中國是全球仿瓷餐具主要製造及出口國之一,已有完善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去規範《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旨在與食品接觸的產品能符合食用安全、具可追溯性、提供真實和清晰的產品信息等。在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方面,產品須標明注意事項、材質符合國家質量規格聲明、使用目的、環境及温度等資訊。由於澳門大部分的仿瓷餐具來自中國,所以市民基本上可從產品標籤或說明書得知其正確使用方法,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除了通用原則外,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餐具的生產技術及質量必須同時符合《食品接觸用塑料樹脂(GB4806.6-2016)》的要求。尤其對食品接觸材料訂立最大允許遷移量的安全設定值,如:甲醛的特定遷移量(Specific Migration Limit; SML)是15 mg/kg,三聚氰胺在一般製品是2.5 mg/kg,但用於生產接觸嬰幼兒食品的塑料或製品時,其限量為1mg/kg,以加強對嬰幼兒健康的保護。若食品接觸材料的遷移量超出法定限值或質量級別不符合法定準則,該產品必須下架及回收,以遏止食安風險曼延。

 

  事實上,在三聚氰胺及甲醛的危害識別分析中,雖然兩者皆對人體健康可能構成不良影響,但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方可成立。例如:高劑量的三聚氰胺才能引致膀胱和腎臟結石,但食物不會含有該物質;另一方面,現時只證實人類長期暴露於含甲醛的工作環境才令人類患上鼻咽癌,以現今科技仍缺乏有效的生物代謝數據去闡釋含甲醛的食物能否對健康構成負面影響。此外,許多仿瓷餐具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正確條件下使用,三聚氰胺及甲醛的遷移量屬於低水平,測試中大多數樣本符合國家及歐盟標準中特定遷移量的要求。由於物質的釋出量微乎其微,未能對健康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所以市民毋須過度擔心仿瓷餐具中有害物質會在盛載或拿取食品的過程中進入人體,危害健康。

 

 

給市民建議: 

) 留意仿瓷餐具的生產說明書,確保質量安全,並按照可適用的食品範圍及温度正確使用;

) 不要使用帶有異味、破裂或表面劃損的仿瓷餐具;

) 不能作加熱和烹煮用的工具,如:使用仿瓷筷子烹煮即食麵或油炸食品;

) 不能放進微波爐或焗爐內加熱使用;

) 存放時,應遠離明火或太陽直射,避免令塑料變質;

) 避免使用仿瓷餐具盛載酸性食物,如:橙汁、腌製酸菜;

) 切勿用仿瓷餐具盛載熱油;

) 盛載高温食品時,應待食物或飲料的温度稍為冷郤後,儘量控制食品温度在70C或以下才放進仿瓷餐具內;

) 切勿使用含砂質或強力的清潔劑,以免損毀餐具表面。

 

給業界建議: 

) 食肆應向可靠的供應商購買仿瓷餐具,確保塑料質量符合國家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標準;

) 須按照餐具及廚具上說明書的適用範圍內使用,減低煮食用具及器皿的材質受損所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

 

033/DIR/DS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