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出現乙型鏈球菌感染個案,患者有魚販、食肆廚師及市民,而經調查顯示,部分病人病發前曾接觸淡水魚。短時間內出現多宗感染案例,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乙型鏈球菌是什麼? 乙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常見於人體腸胃道及生殖系統的細菌,一般情況下乙型鏈球菌的帶菌者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除本身患有慢性疾病而免疫力低下時,才有可能發生敗血症、腦膜炎、肺炎等,或因孕婦於懷孕、生育過程中傳染給新生兒,導致新生兒感染到GBS。透過食品感染GBS的個案,第一次被紀錄是發生在2015年的新加坡,案例中的GBS,是一種極不常見的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GBS ST283。該次感染GBS的個案經流行病學研究後,發現與未加工的淡水魚有強烈性的關聯。
目前對GBS/ GBS ST283菌株在淡水魚的養殖、供應鏈、零售層的研究缺乏可靠的數據作支撐,以及造成食源性疾病的感染機制仍未明確,不過可確定的是GBS/ GBS ST283菌株不耐熱,所以我們可透過徹底加熱,去避免感染乙型鏈球菌。
要如何避免感染「乙型鏈球菌」? 市政署提醒市民,必須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衛生,做好以下防範要點: 1)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進食前及如廁後; 2) 避免生吃水產,尤其淡水魚; 3) 進入濕街市採購時,切勿徒手揀選魚類,以及避免接觸街市內之污水及污物; 4) 處理水產時,應配戴手套,不徒手接觸,尤其若手部出現傷口更應於包紮後再戴上手套; 5) 謹記生熟分開,使用不同的刀具、砧板及容器處理及盛載生熟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6) 完成烹煮處理後,徹底清潔廚房及器皿,並妥善棄置垃圾。
最後,漁販或餐飲從業員等需保持警惕,避免徒手接觸生魚。
資料來源:FAO. 2021. Risk profile - 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 –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equence type (ST) 283 in freshwater f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