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貝類毒素

20/06/2014

貝類毒素由什麼引起?

貝類多為濾食性生物,當貝類攝取了一些含有毒素的藻類,例如雙鞭毛藻,便會產生貝類毒素;而這些毒素會聚積其體內,尤其是內臟部份。因此,一些常見的貝類生物,如扇貝、青口、蜆、蠔、帶子等就是貝類毒素中毒的高風險食物。此外,每當紅潮,即海中的藻類大量繁殖時,有毒的藻類亦隨之增加,海產受污染的風險就會更高。

 

貝類毒素的種類

貝類中毒可分為以下的四大類:

1.        麻痺性貝類中毒

麻痺性貝類中毒是最常見的貝類中毒的種類主要引起的臨床症狀包括口部及四肢痲痺,刺痛,胃腸不適等。症狀通常會在進食受污染食品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嚴重時會出現吞嚥困難、呼吸系統停頓,甚至可以致命。

 

2.        下痢性貝類中毒

下痢性貝類中毒是另一種較為常見的貝類中毒種類,主要會引起腹瀉、噁心、噁吐、腹痛等胃腸不適的症狀。一般情況下會在數天內痊癒,至今仍未有下痢性貝類中毒的死亡個案。

 

3.        神經性貝類中毒

神經性貝類中毒的個案比較罕見,亦不會致命。其所引起的較輕微,如面部肌肉刺痛等。症狀一般會在數天內消失。

 

4.        失憶性貝類中毒

失憶性貝類中毒可能會致命,其主要的臨床症狀包括嘔吐、腹部痙攣、腹瀉、頭痛、及可導致短暫時間記憶力喪失。

 

貝類毒素的分佈

受污染的貝類所含的毒素量不同,要視乎所攝取的毒藻而定。而貝類各內藏組織所積聚的毒素的含量亦有差異。毒素主要會積聚於內藏及生殖腺內,而閉殼肌的毒素含量則最少。

 

烹煮是否可消除毒素?

貝類毒素的耐熱性非常高,不能透過烹煮加熱及加工的程序而消除。而在烹煮的過程中,毒素有機會轉移至汁液中。另外,由於毒素不會帶有氣味,我們沒法從外觀去判斷貝類是否受到毒素污染。

 

給市民的小貼士

1.        向信譽良好的店舖選購貝類;

2.        處理貝類時可先刷洗其外殼,並摘除其內臟及生殖腺;

3.        不要進食烹煮貝類的汁液;

4.        保持均衡飲食,每次進食的貝類數量不宜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