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中學生食用蛋糕習慣初探性調查

20/10/2016

近年本澳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西餅甜品店,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種類的蛋糕甜點選擇,不少本澳青少年學生更會在放學後購買蛋糕甜點作為下午茶,成了消費的一大群體。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早前進行了《本澳中學生食用蛋糕習慣初探性調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本澳189名年齡介乎1218歲的中學生(當中3份失效問卷),以了解發育中的青少年對食用糕點甜品的膳食習慣與食安觀念。

 

  調查分膳食習慣與消費量分析食安意識綜合分析兩部分,以下為問卷所得之結果:

 

膳食習慣與消費量分析

(一)  購買蛋糕地點

        受訪者幾乎全部都從麵包店或咖啡店等實體店面購買蛋糕,而近年甚為流行沒有實體店鋪的網上商店,反而尚未受到受訪年青人的青睞。顯示青少年在選購食品時,還是會選擇較傳統、較可信、能夠見到實物的實體店。

 

你最常會到哪裡購買蛋糕

選項

百分比 (%)

A.     麵包店

74

B.     咖啡店甜品店餐廳茶樓

26

C.     網上商店

0

 

(二)  食用蛋糕之類型

  受訪的中學生對象中大多選擇水果類蛋糕,佔62%。對於其他種類的蛋糕,果仁類的受歡迎程度最低,只有2%。雖然,大多數人選擇了看似較健康的水果類蛋糕,但不能忽略一些水果食材所經過的加工處理(例如:浸泡糖水的罐頭雜果、糖漬、蜜餞或煮成果醬、果泥等)以中和水果的酸度,所以大家食用蛋糕時不要輕視糖分的攝入量。

 

你會選擇買配有以下哪種材料的蛋糕?

選項

百分比 (%)

A.     水果類

62

B.     果仁類

2

C.     糖果類

17

D.     原味 (例如:卷狀蛋糕班戟)

18

 

(三)  食用蛋糕的頻率

  以一件手掌大小的蛋糕為準則,從調查顯示77% 受訪青少年每星期食用不足一件的蛋糕,當中74%為女生;而21%受訪者是每星期至少進食一至五件。當中不足2%受訪者(均為男性)是經常進食蛋糕。而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男學生每周食用蛋糕多於五件,平均幾乎每個返學日都會食用。

從性別刻板觀念來看,一般認為女性會更偏愛甜食。但本次調查發現受訪女同學不太喜愛吃太甜的糖果類蛋糕。反之,男生愛吃偏甜的糖果類蛋糕比較多,共有20位。

  從膳食習慣與消費量分析後得出,受訪中學生在消費蛋糕甜點時,除考慮味道、價錢、外觀等主觀因素外,食物與肥胖"是時下青少年所關注的因素,亦反映在食用量與喜愛蛋糕的類型上。

  蛋糕甜點普遍含糖分及脂量均高,為了健康要注意均衡飲食,且配合適量運動才是健康不二之選。

 

你平均每星期會吃多少件蛋糕?

選項

百分比 (%)

A.     很少吃,一星期不足一件

77

B.     少於五件

21

C.     多於五件

2

 

食安意識綜合分析

一直以來發生在本澳的食源性疾病,大多與食品的貯存時間、溫度,及個人衛生習慣有關。蛋糕富含蛋白質及水分,為較易變壞的食品,所以希望於本調查,進一步了解青少年對食安知識的運用與實踐。

 

(一) 購買後食用時間及貯存方式

  分析受訪者選購蛋糕的主要途徑,是從麵包店的實體店為主,佔受訪人數74%。當中的風險因素比起網購大為降低,其中主要較具風險環節為從麵包店購買後而又未立即食用,在這段時間裡,充滿鲜忌廉的蛋糕會在危險溫度下被運輸、貯存,使微生物有機會大量繁殖,影響蛋糕品質之餘,進食後更有可能引致腸胃不適。

        從數據分析中得知,約九成受訪者會在購買蛋糕後2小時內進食,而88%受訪者會將剩餘的蛋糕放於合適溫度的雪櫃內。整合以上兩題問題得知,受訪青少年都能把食品安全基本觀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尚有約11%的同學,有可能進食在不當溫度下擺放大半天的蛋糕,這些同學應要多加注意食品安全。

 

購買蛋糕後,您會什麼時候把蛋糕吃掉?

選項

百分比 (%)

A.     即時食用

34

B.     2小時內

54

C.     半天後才食用

11

 

若未能當下完成食用,您會如何處理剩餘的蛋糕?

選項

百分比 (%)

A.     放於桌上,直到再次食用為止

4

B.     放於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

8

C.     放於雪櫃內

88

 

        綜合分析《本澳中學生食用蛋糕習慣初探性調查》後,在食品安全和食得健康的角度上,本次調查並沒有出現預設中最差的蛋糕膳食狀況──從互聯網上經常購買須冷藏的蛋糕,並於一周內進食多於五件糖份較高的糖果類蛋糕。同時,購買後會在室温下擺放,並超過2小時後才進食。

整體上,受訪者對蛋糕(高風險食品之一)的處理和進食時間,均符合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在食安中心過去的恆常市場抽檢專項食品調查的持續性監測結果顯示,本澳市場上所出售的蛋糕樣本中,食品添加劑及致病菌的檢測,於現階段並沒有發現異常。同時,本次調查顯示受訪年青人對蛋糕的攝入頻率低,相對地因蛋糕而引起的食安威脅並不高。

 

給消費者的小知識

(一)  半熟型及非烘培類蛋糕

  麵糊"是麵粉、禽蛋、調味料、牛奶和水分的混合物,是製造蛋糕的基本原料,其水活性及營養含量高,可以為細菌生存及繁殖提供營養,成為細菌的温床。在食品處理及等待發酵過程中,某些種類的細菌更能產生耐熱性較強的天然毒素。半熟型及非烘培類蛋糕──例如:流心及慕斯蛋糕的烘焙温度較低,甚至不須熱處理,不足破壞耐熱性較強的細菌毒素,一旦製作過程被污染,烘焙後又經歷降溫冷卻,在危險溫度間來回上下,就增加食物變壞及食物中毒的機會。

 

(二)  食物致敏原

  由於食物過敏問題曾在歐美地區引起致命案例,近年漸漸被全球所關注,為了進一步提升食品業界客戶服務水平,烘焙業可於食物介紹上標示“致敏源”(例如:果仁、牛奶等),讓消費者更能清晰地因應自身狀況挑選合適的食物。


本澳中學生食用蛋糕習慣初探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