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10月26日宣佈,將加工肉類列為「一級致癌物」,指出「有充分科學證據顯示人類攝取加工肉品會導致大腸癌症」。而加工肉類包括:經鹽漬、醃製、發酵、煙燻或其他過程處理以增強味道或延長保存;如:香腸、火腿、煙肉、烤肉乾等。
雖然加工肉與香煙及砒霜同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此代表現時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它們有一定的致癌性,但它們的危險程度並非相同。世衛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是以科學證據的充足程度來界定級別,而非致癌能力的強度來分級,所以不能說食加工肉類等同吸煙。
為什麼食用加工肉類會增加致癌風險?
加工肉類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亞硝酸鹽(Nitrite)作為防腐劑,亦會透過煙燻等加工工藝來增加香味及發揮防腐的作用。然而在高溫烹調這些加工肉類時可產生致癌化學物N-亞硝基(N-nitroso)、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或雜環芳香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等致癌物。
但我們是否需要停止吃任何加工肉類?
專家總結,若每天攝取50克的加工肉類會增加18%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但不代表我們需要停止食用,世衛目的是為了提醒公眾,減少進食相關食品,調整日常飲食習慣,任何食品過份攝取都有可能影響健康,如:酒類,過量飲用也可引起急性疾病。
給市民的建議:
-
均衡飲食,減少進食加工肉類。
-
避免高溫烹煮(煎/炸/燒烤)。
-
多與其他肉類(雞/魚)混搭食用。
-
多吃新鮮蔬果。
015/DIR/DSA/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