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屬於一種嗜鹽的細菌,海水中的鹽份能提供適合此細菌生長的環境,所以此菌會廣泛存在於海洋環境中。而容易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主要為海產,包括魚類、貝殼類、軟體類、甲殼類,例如蝦、蟹、蠔、墨魚等。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常見引致食物中毒的細菌,但因為其沒有抗熱性,所以徹底加熱可將此細菌殺死。
如何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1. 市民主要透過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海產而受感染的;
2. 不當地處理食物亦可能引致交叉污染,令其他食物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
一旦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會出現什麼症狀?
1.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品中毒的潛伏期為 2至48 小時;
2. 主要症狀包括水樣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燒;
3. 症狀持續會通常可維持2至5天;
4. 市民如果進食海產後出現不適的症狀要盡快就醫。
該怎樣才能避免受到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
給市民的小貼士:
1. 精明選購,確保水源及烹煮材料安全
l 向有信譽良好及持有牌照的商店購買海產;
l 切勿光顧無牌小販及私自攜帶未經檢疫的海產入境;
l 不要選購來源不明及不認識的海產;
l 應選購新鮮、外殼完整及未有開口的貝殼類。
2. 謹慎處理,生熟食物要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
l 購買時,生的海產應與其他食物分開擺放;
l 切勿將生的海產與熟食接觸;
l 使用兩套用具處理生熟食物;
l 避免細菌滋生,海產品須保存於低溫狀態;
l 處理食物前要徹底洗淨雙手。
3. 烹煮方面,食物須徹底煮熟
l 應避免進食生及未煮熟的海產,尤其是高風險人士(例如幼童、老人、 孕婦和其他免疫力較弱的人) ;
l 任何貝殼類須煮至完全開口,開口後仍須烹煮5-10分鐘至徹底煮熟才可食用;
l 應注意切勿將過多份量的海產一齊烹煮,以避免未能徹底煮熟。
給業界的小貼士:
1. 食物在製作過程中要徹底煮熟;
2. 防止製作好的食物受生食物、器具、人或病媒等污染;
3. 製作好的食物要保存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冷食攝氏5度以下,熱食攝氏60度以上),以保證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食得安心 政府、業界、市民齊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