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劣質食油」

19/09/2014

什麼是「劣質食油」?

「劣質食油」的來源可能包括以下幾類:

1.       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泛稱作「地溝油」;

2.       以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

3.       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要求後,再被重複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劣質食油」的健康影響

1.       由於「劣質食油」是以來源不合格原料所製造的產品,一般而言,其品質差於供人食用的油品,只可降級作動物食用或工業使用,不適宜人類食用;

2.       目前科學文獻並無直接證據證明,「劣質食油」會立即危害人體健康。然而,「劣質食油」可能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其健康風險取決於油品存在的有害物質。但由於「劣質食油」的成份多元不明,其對健康的具體危害並未明確;

3.       若巿民食用有關產品而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就診。

 

如何檢驗鑑定劣質或「地溝油」?

由於廢棄食用油的來源各不相同,經過各種加工工序,其中會使其含有的物質非常多,含量也不盡相同,目前國際間還沒有一種特定的科學方法檢測和鑑別,不能純粹透過檢查樣本以確定。

 

政府如何監管本澳食油的安全?

1.       食品安全重於預防,本澳的食品主要從其他地區入口,因此,區域通報及本地監測的工作十分重要。政府透過長期建立的信息溝通通報機制,與鄰近地區持續保持緊密聯繫;

2.       政府會持續加強於入口檢驗檢疫及市面的監管工作,並定期開展有關食油的調查計劃,以維護本澳的食油安全。

 

給市民的建議

1.       選購食油時,可注意食油顏色,一般而言,劣質食油的顏色較深,較混濁或有懸浮物,沉澱物(初榨油除外)

2.       若發現食油出現異常性狀,如較黏稠或有刺鼻等異味時,便不應將繼續食用;

3.       市民如對已購買的產品有所懷疑,亦應停止食用。

 

給業界的建議

1.       應向信譽良好的供應商進貨,並保存進出貨紀錄或相關單據,以便需要時供權限部門追查貨源;

2.       如有需要,可要求供應商提供相關的文件,例如貨品的衛生證明文件、來源地證明、化驗報告等;

3.       業界若懷疑存有涉事的食油或食品,應主動停止製造、加工和出售,並將懷疑有問題的食品下架,以及即時與市政署食品安全廳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