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 禽流感是由 H7N9 流感病毒引起,過往主要發生在禽鳥,且致病性較低。直至目前,內地多處及香港都已出現人類感染 H7N9 流感病毒,感染者病情嚴重,病死率高,部分病例有禽鳥或其他動物的職業或接觸暴露病史,為此呼籲市民提高警惕,注意預防。
病徵
早期症狀與其他呼吸道感染類同,包括發熱、咳嗽等,可逐漸發展為氣促、呼吸困難等肺炎表現,嚴重者可引致呼吸衰竭或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目前暫未完全明確,但根據對其他禽流感(如 H5N1)的認識,可能主要透過近距離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他動物或其糞便而感染 H7N9 流感病毒。目前無證據表明該病毒具有持續人間傳播能力。潛伏期可長達 10 天。
高危人士
與活或病死禽鳥或其他動物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較易感染 H7N9 流感病毒。長 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亦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肺炎等。
治療方法
根據目前資料,由 H7N9 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情比一般流感嚴重,大部分病者須留院醫治。抗病毒藥物對病情可能有效。治療以支持性治療為主,病者應充足休息,多飲水。除非出現細菌性感染,否則無須使用抗生素。
預防方法
為預防感染 H7N9 禽流感,建議市民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並在處理禽鳥或其他動物時採取以下措施。
處理禽鳥或其他動物
1. 切勿進食未經煮熟的禽鳥肉、內臟及血製品;烹調中心溫度須達攝氏 70 度或以上才可將病毒殺死;
2. 切勿進食未經煮熟的禽鳥蛋,或在菜餚中摻入生或未完全煮熟的蛋作為材料;
3. 避免將未經煮熟的食物和已經煮熟的食物放在一起;
4. 盡量避免接觸家禽、野鳥和其他動物;
5. 宰殺及處理禽鳥或其他動物後,應盡快用清水及皂液洗手;
6. 生食物和熟食物應以不同用具(包括桌、砧板、刀和餐具等)來處理,或是在準備處理其它食物前,應適當地清洗;
7. 在進行處理禽鳥或其他動物,或清理放置禽鳥或其他動物的地方/用具時,應穿著工作服(最好有防水功能)、膠鞋、防水圍裙及防水袖套,並最好戴上口罩及手套;在離開工作地方時要脫掉這些衣物,並避免將這些衣 物和鞋帶回家中;
8. 在處理有病或懷疑有病的禽鳥或其他動物時,應穿著隔離袍、手套、頭套、N95口罩及膠靴,回家前應更換衣物及徹底洗手。
個人衞生
1. 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特別在接觸眼、鼻及口前應洗手或用酒精抹手液抹手;
2.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需妥善棄置;
3.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
4. 處理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時應戴上手套;
5. 經常運動,保持適當休息與均衡營養,避免吸煙及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
6. 應避免與發熱、患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作近距離接觸;
7. 若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戴上口罩並盡快就診,及告訴醫生發病前是否曾到過人感染 H7N9 禽流感受影響的地區;
8. 若出現發熱症狀,應留在家中休息,切勿上班或上學。
環境衞生
1. 保持室內環境整潔乾爽,空氣流通;
2. 每日至少一次清潔消毒用過的玩具、家具、地面以及手經常接觸的地方;
3. 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地方應立即作適當消毒處理;
4. 確保洗手間有皂液、一次性抹手紙或乾手機供使用;
5. 確保公眾接待的地方有抺手紙和酒精搓手液。
外出旅遊時,應採取防範措施,包括:
1. 注意個人衛生;
2. 避免接觸禽鳥或其他動物;
3. 應帶備口罩,以便有需要時使用;
4. 如外遊期間或回澳後出現發熱及咳嗽徵狀,必須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有關外遊記錄。
預防禽流感-正確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