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出新冠病毒陽性的食品,可免則免?

02/02/2021

 

根據內地媒體報道,繼進口冷鏈食品最近內地不同地方先後在奶棗、進口車厘子、進口啤酒等食品外包裝或內表面,檢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被點名」食品一下子被媒體推上風尖浪口不免有市民會在選購或食用時「卻步」然而食品或外包裝「檢測呈陽性」究竟意味著什麼?碰了吃了這些食品會被感染嗎?進口食品真的不能安心吃?我們逐一以科學理性度為大家找答案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碰了、吃了我就會被傳染?

 

目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為一種RNA單鏈病毒,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經由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而感染。要檢測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是透過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作檢測技術,大量複製新冠病毒的RNA片段,以放大病毒訊號再作識別。這種核酸檢測方法的結果若顯示為陽性,僅表示存在新冠病毒的基因「片段」,並不代表其中一定含有活的新冠病毒。

 

核酸檢測陽性表示:該測試樣本有可能含有活病毒,也可能是死病毒或是病毒片段,只有活病毒才具有傳染性,所以核酸檢測陽性不代表具有傳染性。其次,新型冠狀病毒要使人感染,必須要有足夠數量、具有傳染性的活病毒進入人體,才能使人感染。

 

所以食品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的結果,可能是由於該食品來源自新冠肺炎的高發地區,患者通過飛沫或接觸使食品受到污染,而食品或食品外包裝均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病毒只是存在或曾經存在於食品或包裝表面。根據內地公佈的資料及訊息,至今內地在冷鏈食品或外包裝驗出核酸陽性個案中,絕大多數屬污染較輕的個案,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小,消費者透過食品而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碰了、吃了我就會被傳染,請科學、理性地看待。

 

如何預防因接觸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

 

防疫常態化,市民除做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外,亦要貫徹各項食安及防疫防範操作於日常生活中,如外出選購時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購買後使用酒精搓手液等方式清潔雙手。針對水果的清洗,在進食前可用流動自來水沖洗乾淨(不建議使用化學清潔劑清洗,以免殘留於表面),對於需要削皮或切開食用的水果也需先清潔表面後再切。最後謹記,只要我們遵循食品安全5要訣,做好上述各種防範,便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