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的食品,可免则免?

02/02/2021

 

根据内地媒体报道,继进口冷链食品最近内地不同地方先後在奶枣、进口车厘子、进口啤酒等食品外包装或内表面,检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被点名」食品一下子被媒体推上风尖浪口不免有市民会在选购或食用时「却步」然而食品或外包装「检测呈阳性」究竟意味着什麽?碰了吃了这些食品会被感染吗?进口食品真的不能安心吃?我们逐一以科学理性度为大家找答案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碰了、吃了我就会被传染?

 

目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为一种RNA单链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由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而感染。要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是透过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作检测技术,大量复制新冠病毒的RNA片段,以放大病毒讯号再作识别。这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若显示为阳性,仅表示存在新冠病毒的基因「片段」,并不代表其中一定含有活的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阳性表示:该测试样本有可能含有活病毒,也可能是死病毒或是病毒片段,只有活病毒才具有传染性,所以核酸检测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其次,新型冠状病毒要使人感染,必须要有足够数量、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进入人体,才能使人感染。

 

所以食品中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的结果,可能是由於该食品来源自新冠肺炎的高发地区,患者通过飞沫或接触使食品受到污染,而食品或食品外包装均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病毒只是存在或曾经存在於食品或包装表面。根据内地公布的资料及讯息,至今内地在冷链食品或外包装验出核酸阳性个案中,绝大多数属污染较轻的个案,有活病毒的可能性小,消费者透过食品而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碰了、吃了我就会被传染,请科学、理性地看待。

 

如何预防因接触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

 

防疫常态化,市民除做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外,亦要贯彻各项食安及防疫防范操作於日常生活中,如外出选购时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购买後使用酒精搓手液等方式清洁双手。针对水果的清洗,在进食前可用流动自来水冲洗乾净(不建议使用化学清洁剂清洗,以免残留於表面),对於需要削皮或切开食用的水果也需先清洁表面後再切。最後谨记,只要我们遵循食品安全5要诀,做好上述各种防范,便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