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身食品虽吸引 食安风险要留神

05/10/2016

 

由於各地文化、风俗和饮食习惯各有差异,刺身种类亦不仅局限於海产。在本地和外游进餐时,市民会尝试不同的刺身种类。纵使供生吃食用的动物或水产品,其饲养环境、加工、运送、处理、展示等,必须获得当地权限部门的卫生监管。可是,由於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无处不在,如处理刺身不当,会依附在食物表面,令市民很容易连同病原体一并食进体内。

 

  市政署食品安全厅曾验出2批次预先包装“飞鱼籽"受致病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需要在市面上进行回收问题产品。李斯特菌可引起败血症及脑膜炎等并发症,如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流产、夭折及早产。它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及繁殖,但一般高温烹煮能消灭。然而,本澳供应的预包装飞鱼籽(例如:鱼籽、虾籽、蟹籽)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烹煮,通常用於覆盖寿司、沙律或刺身的表面,以提高食物的鲜味及口感。故免疫力较弱的人进食飞鱼籽前,必须清楚其潜在食用安全风险。

 

  此外,亦有在餐厅供应的韩式“酱油蟹",中式“醉虾、醉蟹",日式“马、鸡、猪、牛肉刺身及其内脏"等,虽然菜肴很吸引,但因进食而感染急性肺血吸虫 (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 病的事情偶有发生。一旦寄生虫的卵进入了人体组织内时,牠们的幼虫及成虫能够在寄主内繁殖成长移动难於清除。患者会出现低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哮喘。严重者器官内的细胞组织会被牠们吞噬,危害健康。为了降低受寄生虫入侵的风险,必须将饮用肉类彻底煮熟,方能安心进食。

 

最後,即使琳琅满目的刺身食物很吸引,但谨记刺身属“高风险食品",不宜过量进食。进食前,应想清楚,并自我评估可承担的健康风险。

 

给市民的建议:

1.      长者、孕妇、婴幼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不宜进食刺身;

2.      不应使用淡水或从街市摊档所购买的水产和肉类作为刺身食用;

3.      应注意刺身的贮存温度(摄氏5C以下),避免置放於室温下摆放;

4.      如外观、色泽及气味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

5.      具辛辣刺激性的酱料,并没有杀菌作用;

6.      如有身体不适,应立即求医。

 

给业界的建议:

1.      向货源可靠、信誉良好及持牌的供应商购买刺身食品;

2.      保存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权限部门追查源头;

3.      在冷冻食品运输链及展示贩卖过程中,确保刺身必须贮存於5C或以下

4.      应时常清洗贮存食物的冷藏柜,并保持清洁;

5.      贩卖寿司及刺身时,食物应有适当的保护,并采取有效防止污染的措施;

6.      处理生吃食物前,必须彻底清洗双手,可配戴即弃手套或使用机器,以减少直接接触食品;

7.      当天已经展示过,但剩余的寿司和刺身必须在关店前弃掉。

012/DIR/CSA/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