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禁用物质

24/05/2022

本澳食品中的禁用物质

 

食品中禁用物质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为添加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任何非食用物质。近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食安事件,大部分由人为添加此种非食用物质,又或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物等所引致。由於此类非食用物质对健康危害性大,对人体健康及安全存在隐患,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可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什麽这些物质禁用在食品中?

 

1.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

 

是一种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既是工业染料,也是杀菌剂,具治理鱼类疾病的作用。在养殖期间使用,孔雀石绿会被鱼体组织吸收,产生代谢物,并会长时间残留体内。然而,孔雀石绿具潜在的致癌风险及可能导致发育危害。

 

2. 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

 

是一类有抗菌性的化学物质,曾广泛应用於畜禽及水产养殖业,具有杀灭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的作用。目前,有证据显示硝基呋喃类可能令动物患癌,同时,也可导致血液系统病变、眼部及肝肾损害等。

 

延伸阅读:什麽是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

 

3.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是一类人造雌激素,曾使用於家禽业养殖,添加在动物饲料内可促进动物快速生长,但通常在动物性食品的内脏或肌肉内残留,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列为令人类患癌的物质(第1类致癌物)。

 

4.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是一类广泛性的抗生素,由於价格便宜,曾被大量用於肉类动物及水产类的传染性疾病。研究显示,长期摄取会导致人体对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并对造血系统有严重不良反应,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5. 三聚氰胺(Melamine

 

是一类工业用化学品,加入奶类食品可产生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假象。研究显示,动物摄入过量三聚氰胺会出现泌尿系统结石。

 

6. 苏丹红(Sudan dyes

 

是一组工业用染色料,加入食品可使其增加和保持食品的色泽,曾发现非法加入家禽饲料,令蛋黄颜色更为艶红。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可能令动物患癌和影响基因。

 

7. 硼砂或硼酸(Borax or Boric Acid

 

是含硼的化合物,添加在食物中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亦可令食品更具弹性和松脆,曾发现於粽子、虾饺等中式食品中。研究显示短期摄入过量硼酸,身体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徵状,严重会损害胃部、肠道、肝脏和肾脏。

 

有什麽法律法规及通报机制保障供澳食品的安全?

 

根据《食品安全法》以及第3/2016号行政法规修改的第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禁用物质清单》规定,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己烯雌酚、氯霉素、三聚氰胺、苏丹红及硼砂或硼酸均属食品中的禁用物质,所有本澳制作、供应或出售的食品均不得验出,如涉及任何违规行为,将依法惩处。

 

市政署持续於入口及市售层面对本澳食品安全进行监察,按现有法规及入口制度,鲜活食品在进口本澳时必须接受强制检验检疫方能进入本澳市场,检测项目包括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禁用物质,如在入口检测层面发现问题个案,市政署会即时透过合作协调机制,向来源地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并暂缓涉事食品输澳,直到风险解除为止。市售层面,市政署一直透过恒常食品检测、专项食品调查或食品事故监察系统监察市售食品的安全,并持续对肉类及加工肉制品进行兽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等检测,一旦发现某食品存有食安风险时,会采取即时行动,维护本澳的食品安全。

 

市政署提醒消费者,应保持多元及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单一食品,以减低风险。

 

025/DIR/DSA/2019

更新於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