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与食品安全

11/12/2023

摘要

 

  • 核电厂泄漏事故会导致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污染食物及水源,从而进入食物链,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沉积,可能诱发癌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危害;
  • 辐射由放射性物质释出,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品会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取决於所摄入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摄入量、摄入频率等因素。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有不同,当中对健康构成影响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包括放射性碘-131、铯-134及铯-137等;
  • 本澳第1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标准订定了婴儿食品及其他食品中含放射性碘-131、铯-134及铯-137的最高限量,确保在本澳供应销售的食品可食用安全;
  • 2011 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本澳已即时对由日本进口的食品采取控制风险蔓延的措施,并根据第134/2023号行政长官批示,自2023824日起禁止进口源自日本十个都县区的鲜活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海盐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肉类及其制品、禽蛋等。

 

引言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大规模的核电厂事故,造成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泄漏;2023年又启动核污染处理水排海计划,将含有氚等放射性核素的污水排出太平洋,引起全球公众关注。这些放射性物质经长时间排出海洋後是否会对海洋环境及全球食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仍存有不确定性,令市民担忧。

 

辐射与放射性

 

辐射是指通过波或粒子的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能量,按来源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来自於环境中的土壤、水、空气和人体内存在的许多天然放射性物质;而人工辐射主要来自於放射性诊断、工业应用和核能发电等。辐射无声、无色、无臭、无味,需利用仪器探测和量度。

 

核电站正常运作时是安全的,倘若核电厂发生事故,会导致放射性核素泄漏;由於放射性物质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包括在空气、水、土壤中散布,对人类的健康可能构成危害。当中对健康构成影响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包括放射性碘-131、铯-134及铯-137等。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有其独有的半衰期,如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铯-134及铯-137的半衰期分别为约2年及30年。而放射物质的存留时间会受到泄漏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天气等因素影响。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核素存在於自然界中,食品及水源均有机会受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另一方面,核弹爆炸和核电厂事故等引起的核辐射泄漏的浓度及数量相对较高,放射性物质能够随风、水及动物的流动散播到农田、草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继而进入食物链。当人类长期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品,放射性物质会在身体内累积及衰变,增加诱发癌症的风险,危害健康。

 

在核事故中,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污染食品及水源。由於放射性物质能够在空气或雨水中沉降,因此,蔬菜、水果或饲料的表面容易受含有放射性物质污染;其後该物质再由泥土转移至农作物,或动物透过进食了受污染的饲料而进入其体内,而鱼类和贝类等水产品也能够从水中摄取该污染物。核污水排入海洋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食物链中的生物可能会吸收和累积放射性物质,进而影响人们食用的水产食品,例如鱼、贝类、海藻和海带等可能比其他食品更容易受到影响。

 

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天然辐射,人体可透过新陈代谢修复低水平辐射对健康的影响。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品会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取决於所摄入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摄入量、摄入频率等。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有不同,当中进食含放射性碘和铯的食物能在人体内沉积,较容易诱发癌症,而儿童患病的风险比成年人更高。

 

一般而言,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不会受高剂量辐射污染,市民不会因进食这些食品而对健康造成急性影响,但长期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品则可能会增加令人患癌的风险。

 

国际及本澳规管情况

 

在应对核辐射污染方面,不同地区或国家会因应其风险评估结果和当地实际情况实施合适的管制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检测、限制食品进口、禁止相关产品销售等。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订定了《供国际贸易使用的核事故污染後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食典准则水准》,分别就婴儿食品及其他食物订立最高限值,以供国际食品贸易使用。就一般消费者而言,如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未有超逾相关的指引限值,应为可供人安全食用的食品。

 

本澳的食品主要依赖入口,对於入口本澳并於市面供应销售的食品,本澳第1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订定了婴儿食品及其他食品中含放射性碘-131、铯-134及铯-137的最高限量,确保市售食品的食用安全。倘若任何食品超出标准限值,政府可视乎风险程度及范围采取即时措施,如下架、回收及封存可疑的食品等,以防止危害食品流通,保护市民健康。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政府已即时对由日本进口的食品采取控制风险蔓延的措施,并实施多重把关保障食品安全,分别在入口检疫和市场层面持续监察食品中的辐射水准,包括监测日本进口食品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且适时更新及向市民公布有关资料。因应日本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在入口层面,根据第134/2023号行政长官批示,本澳自2023824日起禁止进口源自福岛县、千叶县、枥木县、茨城县、群马县、宫城县、新泻县、长野县、埼玉县及东京都共十个都县区的鲜活食品、动物源性食品、海盐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肉类及其制品、禽蛋等;在市售层面,市政署加强对本澳流通及供应之日本产食品作辐射水平检测,至今所有检测食品样本均符合食安标准,未见异常。

 

给业界及市民的建议

 

  • 食品业界应向商誉良好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并清楚了解食品的产地来源;
  • 业界进口食品时须依法申报入口须接受强制检疫的食品,并提供其具备原产地有关当局签发的卫生证明文件及相关检测文件;验收时应仔细留意食品包装完整性及关注食品的标签资讯;
  • 留意特区政府公布,掌握最新的进口食品的管制措施及相关食品检测数据,以保障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
  • 市民可透过清洗、去皮或摘除外叶等方法,减少可能残留在食品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 选购食品时应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清楚了解所购买食品的来源。若对食品的来源地或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及食用;
  • 市民无需囤积碘盐,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指出进食碘盐能预防或减低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134/2023号行政长官批示《禁止进口源自日本的若干产品至澳门特别行政区》

https://bo.io.gov.mo/bo/i/2023/34/despce_cn.asp#134

 

2.   16/2014号行政法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

https://bo.io.gov.mo/bo/i/2014/34/regadm16_cn.asp

 

BRR 009 DA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