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水产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

03/10/2024

摘要

 

  • 麻痹性贝类中毒由进食受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的贝类水产所致,尤其是生蚝、扇贝等双壳贝类水产;
  • 麻痹性贝类毒素源自贝类生长环境中的藻类,当贝类所在生长水域中的藻类暴发性生长时,会增加贝类体内积累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机会;
  • 麻痹性贝类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儿童、长者及免疫系统低下等人士较易受影响;
  • 麻痹性贝类毒素无法透过加热或低温处理破坏,因此食用贝类水产前除应洗净外壳、去除内脏和彻底煮熟外,更应避免食用烹煮後的汁液;
  • 业界应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选购源自已建立贝类毒素监察计划地区的水产,切勿选购和接收来源不明或未依法接受进口检验检疫的贝类水产;
  • 市民应向可靠、信誉良好,及已完成《零售鲜活食品场所的登记制度》登记并在场所内张贴登记证明的商户购买贝类水产,亦应适量食用贝类水产以降低摄入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风险。

 

引言

 

       近期,多个国家及地区就贝类水产(如生蚝、扇贝、蚌等)受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而发起食品回收和警报事件。麻痹性贝类中毒在本澳并不常见,但国际间及邻近地区皆不时有零星个案发生。为什麽贝类水产常为导致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媒介?

 

什麽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类毒素并非源自贝类本身,而是源自藻类。贝类以滤食水中的藻类维生,当贝类滤食到一些会产生毒素的藻类後,该些藻类毒素会在贝类体内积累,尤其是贝类的消化腺、生殖腺等内脏。在现时已知的多种贝类毒素当中,麻痹性贝类毒素为较常见的一种。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 PSP)是一组已知有21种水溶性生物硷神经毒素的统称,主要由双鞭毛藻产生。双鞭毛藻分布於世界各纬度海域和河口水域中,当由於所在水域的气候和水质变化等因素影响,双鞭毛藻暴发性繁殖[1],导致在该水域中生长的贝类体内所积累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浓度上升,故气候和水质等因素可影响所捕获贝类水产的食用安全。

 

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食用受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的贝类水产後,一般在30分钟内便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为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和呕吐及肚泻等肠胃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消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瘫痪、呼吸停顿的症状,甚至死亡。

 

       麻痹性贝类毒素无法透过烹煮、冷藏冷冻等配制食品的方法破坏,亦因其无臭无味而无法透过一般感观区分贝类是否有受污染。该毒素一般积累於贝类的内脏,建议烹煮前应先去除内脏,仅食用闭壳肌的部分;烹煮贝类後的汁液,尤其是扇贝和带子,可能含有大量毒素,故应弃掉。

 

国际及本澳的规管情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订定了包括贝类在内的鲜活软体动物中生物硷神经毒素组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为当中一组)的最高限量为每公斤0.8毫克。

 

       根据本澳第5/2013号法律《食品安全法》,业界有责任确保所供应的食品卫生且适合供人安全食用。同时按本澳现行法例法规,鲜活贝类水产进口本澳时须作预先申报并接受强制性卫生检验检疫,以及须提交由来源地官方发出之卫生证明文件供审核,证明适合供人食用。多个国家及地区亦已建立贝类毒素监察计划,如水产不宜食用,当地卫生检疫部门将不可能发出有关产品的卫生证明文件,故有关进口申请将不获审批。

 

       一旦在本澳市售层面的贝类水产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或发生麻痹性贝类中毒事件,本署将按风险程度和范围采取即时行动以控制风险蔓延,除了向相关进口商、零售单位等发出食品预警,指令回收问题食品外,亦会适时向市民和业界发布相关食安资讯,维护本澳的食品安全。

 

给食品业界的建议

 

  • 业界有责任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卫生且可供人安全食用;
  • 业界应向信誉良好的供应商选购来自已建立贝类毒素监察计划地区、质量及卫生状况良好的贝类水产,并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透过供应商接收或主动了解所供应食品来源地水质、水产食品安全和质量等的最新情况,切勿选购和接收来源不明或未依法接受进口检验检疫的贝类水产;
  • 如对食品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出售或供应;
  • 业界有义务保存食品进出货纪录或相关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权限部门追踪食品的来源和流向,保障自身利益。

 

给市民大众的建议

 

  • 向可靠、信誉良好,及已完成《零售鲜活食品场所的登记制度》登记并在场所内张贴登记证明的商户购买贝类水产;
  • 选购外壳完整,新鲜及没有异味的贝类水产,如对贝类水产的来源、卫生状况及质量存疑,则不应购买和食用;
  • 切勿采捕及食用在本澳沿岸水域之贝类;
  • 烹煮贝类前应刷洗外壳和尽可能去除内脏,仅保留和食用闭壳肌部份,烹煮後应弃掉汁液;
  • 应适量食用贝类水产,避免因过量食用而增加摄入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风险,儿童、长者及免疫系统较弱等人士更应尽可能减少食用;
  • 如食用贝类後感到不适,应立即求医。

 

参考资料:

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Marine Biotoxins。2024 年
https://www.fao.org/4/y5486e/y5486e00.htm#Contents

    

2. Codex Alimentarius:STANDARD FOR LIVE AND RAW BIVALVE MOLLUSCS。2015年
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sh-proxy/en/?lnk=1&url=https%253A%252F%252Fworkspace.fao.org%252Fsites%252Fcodex%252FStandards%252FCXS%2B292-2008%252FCXS_292e_2015.pdf

       

3.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贝类中毒。2023 年 5 月
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202_01.html

 

4.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麻痹性贝类毒素。2017年8月
https://www.cfs.gov.hk/tc_chi/programme/programme_rafs/programme_rafs_fc_02_13.html

 

5.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从海藻到麻痹性贝类中毒。2018年10月
https://www.cfs.gov.hk/tc_chi/multimedia/multimedia_pub/multimedia_pub_fsf_70_02.html#:~:text=%E9%BA%BB%E7%97%BA%E6%80%A7%E8%B2%9D%E9%A1%9E%E6%AF%92%E7%B4%A0%E6%98%AF,%E6%9C%83%E6%9C%89%E8%85%B8%E8%83%83%E7%97%85%E7%97%87%E7%8B%80%E3%80%82

  

6.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处:红潮是甚麽?。2023年11月
https://www.afcd.gov.hk/tc_chi/fisheries/hkredtide/redtide/red.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当水中双鞭毛藻暴发性大量繁殖时,水域中含有高浓度藻类引起水域变色的现象,即红潮。虽然大部份红潮是无害的,但若引起红潮的藻类能产生毒素时,人们透过食用在该处水域生长贝类导致中毒的机会便会增加。

 

BRR 007 DA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