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的监管与食用风险

16/09/2021

每逢秋天,菊黄蟹肥,正是进食大闸蟹的季节。大闸蟹这种季节性水产品,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蟹黄、蟹膏,深受巿民大众喜爱。然而,由於大闸蟹的生活习性,使其容易被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所污染,而二恶英含量超标事件亦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大闸蟹如何受到二恶英污染?

二恶英是环境污染物,工业活动、垃圾焚烧及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等均会产生二恶英,令环境被污染,例如空气、土壤、河川、湖泊等地方,并沿食物链一直传递。二恶英可长时间存在於环境中不被降解,一旦进入食物链後就容易於动、植物中不断累积,尤其存於动物的脂肪组织,再经食物(如肉类、家禽、海产和奶类制品)到人类体内富集。

 

由於污染物容易於水流慢的湖底泥沙中沉积,加上大闸蟹为湖泊中的底栖生物,故此大闸蟹受到二恶英污染,主要因其生长环境所致。即使在大闸蟹的整个养殖过程中严格把关,也难以确保牠们不会受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所污染,所以食用大闸蟹适量即可,以减少摄取到当中过多的胆固醇及环境污染物。

 

输澳大闸蟹是否有进行源头监管?

澳门市面出售的大闸蟹主要来自内地,受内地权限部门监管的合资格出口养殖场,务求对大闸蟹养殖场的整个养殖过程进行水质、土壤、苗种及饲料等进行源头监控,让大闸蟹的品质符合供澳规格及食用安全。此外,该年度从内地首次供澳的大闸蟹养殖场所实行预检措施,在预检制度下,市政署定期对供澳大闸蟹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环境、水质及饲养管理的监控, 尤其 对大闸蟹生产流程的监管系统,了解对二恶英类及硝基呋喃类检测的安全指数 ,确保货源的品质安全性,致力降低供澳大闸蟹的潜在食用安全风险。

 

本澳对大闸蟹的检验检疫措施?

进口本澳的大闸蟹均须按照现有法规及入口制度,不论以任何形式包括透过网购、代购,或实体店出售或供应之大闸蟹,均须进行申报及接受强制检疫的常规抽样提交由产地官方发出之卫生证明文件以及相关卫生检疫资料供审核,并须直接输入澳门及经检验检疫程序後才得以流入市场本澳食品入口商、批发商、零售商、食肆及街市摊贩等食品业界必须谨慎选择货源,切勿供应及出售来源不明之大闸蟹;保留相关来货单据,以便有需要时供权限部门追查来源及流向。市政署将持续加强巡查,倘查获涉嫌生产经营、销售及走私须依法接受检疫而未经检疫之食材,将根据《食品安全法》对有关行为人作出检控。

 

在检验方面,二恶英的化学检验程序繁琐耗时,大闸蟹样品需先经过适当的前处理,而二恶英为脂溶性物质故以索氏萃取装置将样品中的脂肪提取,接着进行液液萃取、试样的净化(酸化硅胶净化、混合硅胶柱净化、氧化铝柱净化、凝胶渗透柱净化、活性炭柱净化、佛罗里土柱净化、自动样品净化系统净化分离)、萃取物的浓缩与溶剂交换,以及最後经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作检测,并进行同位素较正、内标较正等步骤,计算回收率,定性及定量出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当量。整个检测过程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检测装置费用高昂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执行,所以难以只靠检测作判断大闸蟹的食用安全性,因此,监管食用大闸蟹的有效方法更着重源头的监管,降低食用风险。

 

巿民吃蟹时可注意甚麽?

然大闸蟹由饲养源头至入口本澳分销出售的整个流程,均受到权限部门监督,但大闸蟹的养殖受众多环境因素所影响,而环境的污染是难以百分百去避免,即使在严密的监控下亦不能确保其食安风险全然为零,故市民於选购及食用大闸蟹时,应到信誉良好及卫生可靠的店舖,切勿单凭网上广告图片便决定选购购买前须清楚知道货品来源及经正途入口,以保障安全及降低食安风险。此外,大闸蟹有机会受环境污染物二恶英所污染,二恶英属脂溶性物质,多积聚於螃蟹中的蟹黄及蟹膏部份,而且蟹黄及蟹膏含有较高胆固醇,所以在食用时应控制食用份量,保持均衡饮食,以避免从单一食品来源而过量摄入环境污染物。最後,大闸蟹内可能含有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应经过彻底的加热烹煮,才能食用。倘消费者对大闸蟹来源存疑或经非正途运入本澳出售,可致电食安热线2833 8181举报。

 

 

延伸阅读:

019/DIR/DSA/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