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潮与贝类海产食用安全

03/06/2021

  盛夏将至鲜甜味美的贝类海产成为不少人大快朵颐的选择而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沿海地区可能会出现「红潮」现象而在红潮附近范围繁衍生产的贝类海产可能因此而积聚毒素人们一旦误食这些含有毒素的贝类海产可引致食物中毒、甚至有死亡风险。此篇科普文章主要简介红潮和贝类海产安全的关系以及贝类海产的食用安全风险1

 

甚麽是红潮

  海洋中,当某些细小的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高度密集,外观呈带状或块状等形态,引起海水变成红色或棕色的自然现象称爲「藻华现象」亦即我们熟悉的红潮2

 

红潮与贝类海产安全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红潮现象均会产生有毒物质,但由於现代化发展沿海地区诱发红潮现象的主要成因大多出自人类排放的废弃污染物所致。根据过往纪录本澳黑沙海滩、竹湾海滩以及南湾湖一带亦曾因水质受珠三角地区之水域污染而出现红潮3由於红潮是水质变坏的一种指标,当人们接触红潮的水可引致眼、鼻、皮肤或呼吸道不适,亦会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诱发红潮的藻类如双鞭毛藻产生毒素,经由食物链积聚在鱼贝类体内,人们一旦误食这些含毒素的鱼贝类,轻则可致胃肠炎不适等食物中毒症状,重则有死亡之风险。可见红潮是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人类健康及海洋生态均会受其影响。

 

 

贝类海产的食用安全风险

  虽然贝类海产本身并不产生毒素但当贝类海产进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则可能会在体内蓄积贝类毒素在中国近几年发现的高危贝类海产主要是贻贝(俗称青口、海虹、淡菜等),其次是生蚝、扇贝及花蛤称等滤食性贝类。受污染贝类的毒素量,需视乎所摄取的毒藻数量而定,而在贝类各组织内所积聚的毒素含量亦有所差异,毒素主要出现在贝类的消化腺及生殖腺内。

 

  贝类中毒的种类包括(一)麻痹性贝类中毒、(二)下痢性贝类中毒、(三)神经性贝类中毒以及(四)失忆性贝类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最常见麻痹性贝类中毒的症状包括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胃肠不适等,症状通常进食受污染贝类後的分钟至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系统停顿,甚至可以致命。

 

  由於贝类毒素色、无味因此我们没法以外观去判断贝类是否含有毒素,且加热或加工程序亦不将其消除;当贝类海产受毒素污染烹煮过程中,有机会转移到中,进食後可危害健康

 

购买和食用贝类海产须注意

  • 由於澳门沿岸水域水质并不适宜养殖食用水产难以确保其食用安全业界及市民在供应及食用水产食品时一定要清楚货源,向信誉良好店铺进货或购买确保品质安全适合供人食用
  • 处理贝类时,先刷洗外壳,并要清除内脏及生殖腺;
  • 食用贝类海产彻底煮熟;
  • 避免饮用烹煮贝类海产汁液;
  • 保持均衡饮食,每次进食的贝类海产数量不宜过多;
  • 食用後贝类海产後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立即往医疗机构治疗。

延伸阅读

017/DIR/DSA/2020

 

[1] 2020年食用贝类的风险提示:http://www.cfda.com.cn/newsdetail.aspx?id=130946

[2] 澳门海域赤潮鲜见的原因初探:https://www.macaudata.com/macaubook/book077/html/22101.htm

[3] 新闻报:澳门水域污染严重常现红潮 第四空间发展三个高端先治水质:https://www.themacaonews.com/week_new/2017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