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科普】认识假酒和劣质酒

20/07/2018

中国人好客之道,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尤其宴会喜庆节日,总会喝「酒」以增添欢乐气氛,常见的酒类饮料包括:啤酒、葡萄酒、伏特加等。某威士忌品牌的权利人曾向本澳海关告发:「市面怀疑有该品牌的伪冒假酒出售」,查获後已转交至食品安全厅。经化验,发现该批赝品含甲醇等有害的化学物质,倘若市民不慎饮用过量,会危害健康。

酒的酿制过程

酿酒工序繁复,从挑选食材、烹调、发酵、加工、陈化等,需时由1星期至数年不等。而过程中会自然产生许多化学物质,例如: 酵母发酵时所产生约10% 15%的酒精,俗称:乙醇(ethanol),还有其他杂质,包括:甲醇(methanol)、多种的高醇类(higher alcohols)、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等其他代谢物。某些杂质对酒的风味特徵起正面的作用,但某些杂质则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限制每周饮酒量会被视为对健康是个「可接受的风险」,但长期酗酒,或不慎饮用含过量有害杂质的酒类饮品时,可能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影响健康。

何谓假酒?

  假酒泛指包装侵犯了来源地及品牌名称,或其成分不符合生产地或销售国家之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含过量的有害物质,或掺入便宜的工业用酒精、色素、香料等。由於未能获得当地政府发出的生产经营许可或牌照,只能以散装或假冒其他品牌出售。事实上,全球假酒事件屡见不鲜,在欧洲、亚洲和美洲每年总有与非法贩卖假酒,或饮用假酒而中毒身亡的报导;因此,假酒是现今全球伪冒及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为甚麽酒类产品会出现赝品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於2014年所公布的《全球酒精和健康状况》之统计报告,全球15岁以上人士平均每年饮酒量是6.2升纯酒精,相等於每天摄取13.5克纯酒精。而全球消耗量最多的酒类产品以酒精成分较高的烈酒为主,占总销量的50.1%。其次是占34.8%的啤酒。由此可见,酒类产品的需求及供应量之多,具庞大的经济价值和利润。当中,伪冒具名气及贵价酒会较容易获得高纯利,例如:威士忌、伏特加、高粱酒等。

何谓劣质酒?

生产劣质酒的工厂通常环境卫生恶劣、仪器残旧、生产工序粗劣、产品质量欠缺控制,并常用腐烂或发霉的劣质食材用来酿酒,所以酒内经常发现霉菌毒素、重金属、有害化学物等含量较高,长期摄入对健康构成不良影响。此外,生产商为了节省成本,并不会把酒反覆进行多次蒸馏,令酒内有害的挥发性杂质含量偏高,当中以甲醇为主。

甲醇对人体造成甚麽危害呢?

甲醇本身不具毒性,但它会在人体内会被酒精分解酵素(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氧化为具毒性的甲醛(formaldehyde),继而甲醛会被甲醛去氢酵素(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 氧化成具剧毒的甲酸(俗称「蚁酸」;formic acid)。在短时间内,身体能分解少量的甲酸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後排出体外,但过量的甲酸能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缺氧而坏死。同时,甲酸在细胞内累积,令使器官组织变酸,过酸的环境会妨碍细胞新陈代谢,损害器官功能。由甲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影响较大,失明是最典型的例子。严重者会神智不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真酒都含有甲醇?

酿制酒类饮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含果胶的谷类、马铃薯和水果等,而在分解果胶及酒精发酵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甲醇。因此,为了减少酒内的杂质,最佳方法是对酒进行多次加热蒸馏,以将甲醇及其他挥发性杂质转化为乙醇(即:酒精)及可抽离的物质,既可减少有害杂质,又可提升酒质的纯度和酒精浓度。

世界各地对酒类产品的监管情况

现时,很多国家,如中国、美国、欧盟、澳洲等对酒精饮料的安全和质量具备一定的要求,并制订相关法例和食安标准,例如:以酒精的浓度划分酒类产品、有害杂质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可容许加入的食品添加剂等,作为监管酒精类产品质量的控制措施。

然而,食品安全所使用的准则,与评酒师以「色、香、味、回甘的强度及持久性、品牌名气、顾客忠诚度」来厘定酒品价格的规则是截然不同。因此,酒品的价格与安全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酒精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除了啤酒和红酒提供少量营养素,如:维生素B12、花青素等外,酒精对身体的危害性大於其营养价值,故不宜多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酒精和健康》报告,超过200种疾病由饮酒习惯所引起,如:肝硬化、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全球每年约330万人死於与酒精饮品相关的疾病及意外,最令人担忧是饮酒有年轻化的趋势。此外,全球酗酒的人以饮用烈酒为主,长期酗酒会对酒精产生依赖,令身体协调受损、股骨头坏死、认知受损,且较容易患上精神障碍症等疾病。婴幼儿、儿童、青年、孕妇和喂哺母乳的妈妈更不适宜饮用,会妨碍未成年人的身体及智力发展。

  成年人轻酌浅嚐未尝不可,市民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的每天酒精摄取量,成人男性是少於25克(g),而女性则15克(g)。换算成不同酒类,详见以下列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的酒精摄取量

酒精浓度

5

12

40

酒精饮品

啤酒、果汁酒

红酒、白酒、香槟

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高粱酒

成年男性

750毫升

250毫升

100毫升

成年女性

450毫升

150毫升

75毫升

从健康考量,应自我控制每天酒精的摄取量,以避免加重新陈代谢的负担,导致酒精性中毒。

我们应如何选购酒类饮品以降低食安风险?

食肆、酒吧或零售商应遵守法律,向正货的酒商或持牌的代理商购买酒类产品作供应,并保留相关单据,以便溯源;拒絶售卖来历不明或散装的酒类产品,并应拒绝向青少年、孕妇供应含酒精饮品;市民亦应控制酒精摄取量,注意患病及服药期间不宜饮酒,以免影响病情,喝酒後,如身体感不适、需立即求医;若对酒的质量及安全性存疑,亦应停止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