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控制要謹慎 |
01/09/2015 |
在日常生活環境中,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將食品貯存在不適當的溫度下,容易滋生細菌,稍一不慎進食受有害細菌污染而變壞的食品,可能會引致肚痛、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市民應留意溫度的控制,避免食品因貯存及處理不當而引致食品腐敗或變壞。
什麼是危險溫度帶?
-
5°C - 60°C被稱為「危險溫度帶」,在這個溫度範圍細菌容易大量繁殖,有些甚至能產生耐熱的毒素,即使其後再經烹煮也不能消除;
-
細菌在低溫環境下會減慢或停止生長,而高溫則可殺滅大部分細菌;
-
熟食和易腐敗的食品(如刺身、沙律、奶類製品、肉類、家禽、米飯等)不應在室温貯放超過2小時。
常溫貯存食品
部份食品,例如糖果、餅乾、調味品、汽水、未開封的罐頭或乾貨可在常溫下貯存:
冷卻食品
食品在烹煮後如非立即食用,應在2小時內進行冷卻並放進雪櫃貯存。市民亦可使用以下的方法加快食品冷卻的速度:
-
把容量和體積較大的食品細分成若干份;
-
把食品轉移至淺身的容器內;
-
把盛著食品的容器置於冰塊中,並不時加以攪拌。
※ 切勿把尚有餘溫的食品放進雪櫃,以免導致雪櫃內的溫度提高,影響雪櫃內食品的安全。
低溫貯存食品
食品貯存在低溫環境中可以延緩細菌生長,但不能將其消除。所以即使貯存在雪櫃的食品亦不應存放過久。
在0°C - 4°C間,食品不會結冰,可用於貯存未經處理的生鮮或易腐敗的食品、冰鮮肉類、奶及奶製品(如芝士、牛油)等,剩餘的餸菜經放涼後亦可放於冷藏格中。另外,此溫度帶亦適宜於解凍食品。
食品貯存於-18°C或以下的保存期較長,主要貯存
雪糕、急凍食品等。
解凍食品
解凍食品時,切勿使用熱水浸泡或在室溫下解凍食品等方式,避免食品因跌入「危險温度帶」而令細菌有機會繁殖。以下是正確的解凍方法:
1. 雪櫃冷藏格解凍(最安全)
2. 流水解凍
3. 微波爐解凍
※ 最後,解凍食品前,應預先計劃烹煮時所需的食品分量,切勿解凍過量的食品,已解凍的食品亦不應再次放入冷凍格貯存。
014/DIR/CSA/2015 |